一位好媽媽的自我修行:做60分的媽媽,70分的妻子,80分的自己,才能過90分的人生

媽媽,最有力量的名字。

這就是我們大多數人接受的社會文化和家庭教育,認為母親是一個充滿愛的,無所不能的「守護神」。

在這種環境下,成為母親後的我們就在潛意識裡告訴自己:我要做一個完美的媽媽。

但是一個困擾了許多媽媽的難題,工作和帶娃,怎樣平衡?

有了娃之後,帶娃重任就「自然而然」地背負在了女性的身上。

左手帶娃,右手搬磚,在人生的馬拉松上,負重前行。

對於未來,也不再像年輕時那樣抱有幻想。

因為,總有一個無形的聲音在耳邊提醒自己:你都當媽了,還想怎樣?

自從當媽後,生活質量「三連降」

Advertisements

當媽後,在職場上妥協、家庭分工中退讓、生活上將就,似乎成了有孩子以後必須要經歷的「生活質量三連降」。

①無可奈何的職業生涯

做了媽媽後,迫於現實壓力,不得不降低自己對工作的期待。

"你都當媽了,工作差不多就得了吧!"

忽然發現,因為做了媽媽,受了十幾年教育中的進取精神,似乎不適應現狀了?

妥協、將就、退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好像還能過得「舒服」點。

如果媽媽都去忙著實現自我了,那誰來帶娃?

② 喪偶式育兒

這幾年,有一個話題格外火,喪偶式育兒。

《安家》中,生完二胎的宮蓓蓓和公婆、丈夫的矛盾激化後,希望換個房子和公婆分開住,激起了丈夫的不滿,和他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宮蓓蓓心灰意冷地對丈夫說:你對這個家的貢獻都沒有外賣、保姆大。

Advertisements

說出了許多媽媽的心聲。

孩子一天天在長大,老公卻沒有變成熟,做媽媽的只能硬著頭皮頂上。

還會有個聲音在耳邊說「你都當媽了,對老公要求別太高。」

③ 還沒達到財富自由,就先失去了「人身」自由

Advertisements

韓國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金智英出身普通,學業平平,干著一份還不錯的工作。

畢業後經過幾年的奮鬥,好不容易在職場中站穩了,卻因生育而不得不回到家庭。

丈夫一個人養家壓力很大,金智英便也想試著找份工作。

她走在商場里,看到一份賣冰激凌的店在招聘小時工,金智英覺得能兼顧家庭,有點心動,但又有點接受不了這樣的職業落差,便說:「我考慮考慮」。

等她要走的時候,那位大姐在背後對她說了一句:「我也是大學畢業的。」

金智英的心都要碎了。

自己的翅膀還沒有硬,就要張開羽翼守護孩子。

更有一種聲音告訴你:你都當媽了,別老想著賺錢了。

「你都當媽了,還想怎樣」是對女性最大的誤導。

Advertisements

它就像一個無形的囚籠,把你困在裡面。

呆的時間久了,反而「愛上」了籠子。

這種想法其實是一個心理學上的誤區。

心理學卡尼曼把人的思維繫統分為兩個部分:快系統慢系統。

舉個例子,有人對你說:「你臉上有個東西」時,你會下意識地摸一下臉,這個反應很快,屬於快系統,也叫「自動化思維」。

緊接著你才會仔細照照鏡子,是不是真的有「東西」呢?而這才是一個理性判斷的過程,屬於慢系統。

快系統處理很快,但不準確,慢系統更準確,但要花時間。

被「你都當媽和還想怎樣」羈絆住的人,正是陷入了「自動化思維」的誤區。

當你的父母、老公、朋友中,但凡有好幾個人這麼勸你時,你可能以為真的就是這樣了。

他們是何以得出這個結論的,進行了怎樣的佐證,又見識了幾個人的人生?

做60分的媽媽,70分的妻子,80分的自己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