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多少歲去世叫做「喜喪」?老祖宗用「三全」衡量 葬禮熱鬧不哭反笑:家有老人不妨一看

生老病死,是誰也逃不過的自然規律,親人的離去,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傷痛。但是,有一種喪禮,卻不怎麼悲傷,還有幾分熱鬧在裡面,那就是「喜喪」。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到底什麼樣的喪禮算是「喜喪」。

在《清稗類鈔》中就曾記載道:

「所謂喜喪者,以死者之福壽兼備為可喜也。」

也就是說死者如果福壽雙全,就是「喜喪」。那福壽雙全的標準是什麼呢?古代一般用「三全」來作為福壽雙全的標準。


Advertisements

第一點是「全福」。就是家族興盛,人丁興旺。

中國古代一直強調以禮治天下,從周朝開始,上至王公貴族,下到普通老百姓,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是要嚴格按照相關禮儀來行事的。

葬禮作為一生的結束,其中的流程更是複雜。老祖宗們講究「落葉歸根,入土為安」,葬禮的形式一般都是以土葬為主。

其中守靈和出殯是最重要的兩個儀式。守靈是晚輩在靈堂輪流守護死者,接受親屬的弔唁,出殯就是我們說的送喪儀式。

人丁興旺的家族,這個時候就能顯示出遠超同村人的熱鬧,也就是所謂的「更體面」,咱們常說的人活一口氣,其實就是看家族大不大,出了事來幫忙的多不多。


第二點是「全壽」。

這裡指的是去世的人滿八十九十歲,甚至將近一百歲,最低的標準也是要超過七十歲。

杜甫詩中寫道「人生七十古來稀」,受戰亂、醫療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古代能活到七十歲的人並不多,所以七十歲也叫古稀之年。在喪禮中,年齡越大,越符合「喜喪」的標準。


最後一點是「全終」。

也被稱作「善終」,就是說要圓圓滿滿的結束自己的人生。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