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前恩愛是假的?結婚30年明星夫妻自爆「無性婚姻」只牽手不同房 生活細節曝光:我們都誤會了

如果說:越穩定的親密關係,發展到最後,可能會沒有性關係。

你相信嗎?

肯定有不少人對這句話持懷疑態度。

因為無論是愛情電影,還是心理學家都曾告訴我們:在一段完美的親密關係中,激情、親密和承諾,三者缺一不可。

在我們的認知中,性總是伴隨著愛而發生,而愛情中也必定伴隨著激情和慾望。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無性,但並不代表無愛

中國人民大學性研究所曾發表過一篇調查報告顯示:

當代夫妻,無性婚姻的比例佔25%。

也就是說,平均每4對夫妻中,就有一對正處於無性;報告還說,這個比例正呈現著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

不僅如此,一些看起來很恩愛的明星夫妻,可能正過著長期的「無性婚姻」。

比如,張智霖和袁詠儀夫婦。

在一檔節目中,主持人問張智霖:「現在還需要避孕嗎?」

張智霖坦然答道:「沒有,我們又沒有那個行為,避孕幹什麼,握手需要避孕嗎?」

旁邊的袁詠儀聽見,大笑出聲,似乎對他們來說,沒有性生活並不會影響感情。

的確如此,結婚30多年,比起性,他們早把對彼此的愛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了。

知道袁詠儀愛買包,張智霖就中老年再就業,上綜藝、拍節目、又唱又跳,賺到的錢轉頭就給了妻子。

難怪袁詠儀能有底氣地說:「我是非常獨立的,獨立到很少用自己的錢。」

在一檔節目中,袁詠儀站起來給別人夾菜時不小心摔到了地上,嘉賓室裡所有人都在笑,只有張智霖無奈又心疼地說:

「她就是這麼冒失,如果我在她旁邊,就會腿一蹬,把她的椅子頂住,她根本就不會知道,像沒事發生一樣。」

簡單幾句話,深情展露無遺。

大家都很奇怪,一向脾氣火爆的袁詠儀,為什麼和張智霖吵架時,能忍住憤怒不說話?

袁詠儀說:「他就是這個樣子呀,一吵架就會沉默,需要你去猜。所以我不是不說話,而是我需要想清楚了再說,因為說出去的話是收不回來的,除非你不再愛這個人。可是我愛他,我就要小心一點。」

他們把對彼此的愛意落在生活的點點滴滴,這也是他們為什麼能長期無性,卻不會影響彼此感情。

因為,與性相連最底層的,是我們對愛的需要、對建立情感鏈接的需要。

性,不過是表達愛的一種形式。

當你可以通過除了性以外的方式,得到被愛、被需要等一切需求時,那有沒有性、頻次要多少,已經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張智霖和袁詠儀的「無性婚姻」,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

在他們這類夫妻看來:

有沒有性生活並不是用來判斷感情好壞的標準,性只是一種感覺、氛圍到了自然而然發生的事;

性並不直接和愛掛鉤,相反,日常相處中的親密舉止、互相理解的默契......

這些都能在除了「性」以外的其他方面,帶來較高的幸福感,親密關係也因此變得更加穩定。

失去性,代表愛沒被滿足

但對另一類夫妻來說,事情就不是這樣。

潘小姐在經歷幾段失敗的感情後,終於覓得良人,進入一段不錯的親密關係。

他們感情很好,只是聊到性時,潘小姐欲言又止了幾次,終於說:

「我發現...結婚1年後,我開始慢慢對丈夫失去了慾望。」

失去慾望幾個字,聽來非常扎心。

潘小姐緩緩描述自己的變化過程:

「剛結婚時,我們也保持著一定頻率的性生活,整個過程感受也很好。後面不知為什麼,頻率就越來越低,甚至一個月一次也沒有。一開始我沒在意,直到去度假才發現,明明氛圍、情緒都到了,可無論老公怎麼努力,我始終沒有感覺,最後草草了事。之後,不僅我沒慾望了,老公也漸漸失去了興趣。你說,我們到底怎麼了?」

潘小姐疑惑的是:她明明覺得性在婚姻很重要,是必需品,可為什麼自己在面對性生活時,會那麼冷淡呢?

原因可以追溯到她和老公的日常相處模式中:

潘小姐說:「我和老公的感情很好,周末我們會一起出門徒步,平時聊天三觀也和,老公常說我很懂他。」

這聽上去似乎很甜蜜,但實際上,當潘小姐獨處時,她常常覺得茫然無措、甚至有些空虛。

原來,為了配合老公,潘小姐早在不知不覺中放棄了許多東西。

老公周末喜歡去徒步,她便放棄休息時間陪他去;

老公說喜歡乖巧的妻子,她便放棄表達自己的想法,一切聽從對方安排......

漸漸地,她把自己活成了老公希望的樣子。

潘小姐以為這樣做,可以讓兩人生活和諧、感情穩定;但實際上舒服的只有老公,她自始至終都是彆扭而壓抑的。

她為什麼這樣做?

因為潘小姐在害怕,她害怕那個真實的自己一旦表現出來,不符合丈夫心中好妻子的形象,對方就會離開她。

所以潘小姐才會選擇隨同丈夫,她彷彿是在用這種方式對丈夫說:

你看,我是你心中好妻子的形象,快來愛我吧。

但這份親密感,終究是潘小姐「求」來的,不是自然而然產生的。

因為自然而然的親密感,是建立在雙方完全接納對方「最真實模樣」的基礎上,仍然願意表現愛、付出愛。

本質上,潘小姐內心這份最深處、對於愛的渴求並沒有被滿足。

與此同時,她也漸漸失去了建立愛的鏈接的能力,從心裡關閉了通往丈夫愛的通道。

這才是潘小姐失去「性慾望」的真正原因。

因為性是一個人內心最真實的表達,就像心理學家維克多說的:

「人的性慾不止是純粹的性慾,性慾也是人格化關係的工具,是男女情感關係的一座橋樑。」

潘小姐首先需要的,是直面內心恐懼,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展現給丈夫。

並對他說:「我希望你愛真實的我,正如我也愛真實的你一樣。」

唯有此,內心才會舒展,身體才能自然接納另一半,性才能真正發揮它溝通夫妻關係的橋樑作用。

潘小姐的情況,真實對應著許多女性面臨的困局:

因為愛的需求沒有被滿足,才會對性充滿執著。

要麼用高頻率的性證明你是愛我的;要麼把性當作一種懲罰手段,認為對方只要通過考驗就是愛我的;或者不斷壓抑自己去配合對方,認為這是愛;甚至乾脆沒有性......

但無論那種,本質上都難以獲得真正的安全感與親密感。

如何獲得真正的安全感與親密感?

薩古魯認為:慾望是生命之源。

性也是一種慾望,還是一股很強的生命能量。

它在我們親密關係中流動著,與我們深層次愛的需求緊密相連。

有的人經由性去感受愛,也有人經由愛去感受性帶來親密關係中更上一層次的美好體驗。

誠然,有愛也有性是我們理想的婚姻狀態,但如果真的陷入無性困境裡,又該怎麼辦呢?

首先,需要我們對愛與性的需求保持覺察。

因為,看見才是療愈的第一步。

如果我們長期忽視自己對愛與性的需求,就會經常忽視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唯有保持覺察,才能讓我們對自己的需求有更多的關注和照顧。

其次在看見後,要敢於向伴侶表達對愛與性的需求。

有時候我們之所以難以向伴侶流露真實的感受,是因為內心藏著一份怕不被理解、擔心對方不愛自己的恐懼。

但這樣做的同時,也會讓伴侶不知道我們究竟要什麼。

所以當你感覺到缺少愛與性,可以嘗試向伴侶說出自己的感受,告訴對方「我需要你的愛」「性對我很重要」「那次你很冷淡,我很傷心」......

表達愛與性的需求是一種能力,可以靠訓練獲得,相信你長期堅持下去,伴侶也會慢慢接納你的需求,給到你真正的滿足。

最後,就是學會建立和自己的親密感。

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是去喚醒和增強你的內在力量。

仔細想想,你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會有什麼感受?是緊張、不安、焦慮?還是舒適、自在和享受?

其實獨處的時候,就是在考驗你和自己相處的能力:

如果這份能力很強,你就知道如何愛自己、感受自己的需求、能安撫與支持自己;

相反這份能力越弱,就越容易忽略自己的感受、越容易不愛自己,以一些錯誤的方式去換取和伴侶的鏈接。

這樣的鏈接終究是脆弱的,沒有強有力的自我力量去支撐它,當你疲憊的那一天,就是鏈接斷開的時候。

性在親密關係中始終是動態的,愛與慾望也會貫徹始終。

我們要做的不是抗拒和閉口不談,而是坦然去面對、真誠地接納、在愛與被愛中擁抱它。

只有當你肯定性具有不可思議的潛力時,才能收穫深深的喜悅、驚奇、成長和智慧......

願你能讓愛溫暖彼此身心,也能讓性在婚姻中自由流動。

文章來源: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