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圓寂後「肉身千年不腐」!寺裡把遺體捐贈給國家 專家用「X光線掃描後」全場震驚:不可思議

《金梵明經》語:「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

大陸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定慧寺始建於魏文帝時期,距今已有一千五百餘年的歷史。

歷經千年風雨,古寺屢經興廢,如今的殿閣鐘樓早不是古時的模樣,但寺中卻有一物仍保持著千年前鮮活的容顏,那便是寺中供奉的遼代高僧慈賢三藏法師的全身舍利。

舍利這個詞或許大家已不陌生,梵語śarīra的音譯,是印度人死後身體的總稱。

在佛教之中,舍利分為兩種,一是碎身,一是全身,碎身是火化後得到的結晶,而全身舍利則更為神奇,能保持千年不腐,且形貌栩栩如生,也就是我們說的肉身菩薩。

2017年7月8日,定慧寺將慈賢法師全身舍利捐贈給國家,專家用X光線儀器檢測了這具千年不爛的坐化遺體,竟發現千年之後他不僅仍骨骼完整,大腦也尚存,實在是難得的奇觀。

肉身菩薩

眾所周知,屍身保存是非常不易的,一般在盛夏時節,屍體軟組織液化消失到僅存屍骨只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特別是古代,漢代因認為人死後靈魂需要依託肉身才能存在,以至達到永生,研究了諸多保存方法,但最成功的也就長沙馬王堆辛追遺體一具。

如今我們聽到更多的肉身不壞,除了木乃伊,大概就是佛教的肉身舍利。

有人要問,佛家不是說「一切虛幻」「四大皆空」,怎麼還要留一個肉身呢?

其實這與修行者的願心有關,佛祖釋迦摩尼涅槃時是火化,大多數的高僧在圓寂時也囑咐要將遺體火化。

但這些肉身菩薩留下遺體為的是以身弘法,以身說教,擴大佛教的影響,當人們認為泥塑菩薩是假的時,這些肉身菩薩能讓人心存恭敬與震撼,以引導人們向善慈悲。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要說最出名的肉身菩薩,當屬供奉在廣東韶關南華寺的禪宗六祖慧能真身舍利,唐開元二年六祖真身出龕,已經歷經一千三百多年的歲月,是現存最古肉身舍利。

這一千三百多年,王朝興替,戰火紛飛,滄桑變幻,六祖雖然深受歷朝歷代佛教界、士大夫和庶民百姓的崇拜。

但也難以避免六祖真身不止一次遭受到人為和自然的破壞,內部至少被打開過兩次,骨骼也被修整過多數次。

坐式真身的製作和保存方法至今仍然眾說紛紜,有學者認為是「煙熏」法制,如同湘西熏臘肉,也有研究者認為真身的製作是中國佛教徒特有的方法製成。

老僧圓寂前已經進入長時間的入定階段,不吃不喝,打坐入定,體內的水分和營養消耗殆盡,直到坐化圓寂。

之後經過密封和乾燥過程,屍體被裝殮與鋪著石灰的陶缸內,遺體周圍塞滿木炭,頭腦部位放置石灰包封缸三年,水分完全被吸干,製成乾屍造像。

可是千百年來圓寂僧人如此之多,真正能達到肉體不朽的寥寥可數,所有的方法似乎都只是有一定的防腐效果,真正千年不腐的原因始終未能揭開。

從事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化石調查研究的考古學家梁永鑒在研究六祖慧能真身時曾說,頭是最不容易保存的,因為頭有腦子,非常容易腐爛,比如明代憨山和明代丹田的頭部就不一定是真頭。

儘管佛教有傳承上千年的保存肉身方法,留存下來的肉身菩薩也不少,但想要找到一副保存完整、骨骼齊全、頭部為真的肉身菩薩,依舊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就是肉身菩薩眾多的九華山也難覓,有的真身即便能保存下來也已經萎縮為孩童狀。

2017年,武安定慧寺向武安市文物保管所捐贈遼代慈賢三藏法師肉身這件珍貴文物,捐贈儀式上,文保所邀請武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骨二科副主任醫師吳永慶用X光線儀器現場檢測了這具千年不腐的遺體。

千年的遺體,就端坐在現代的科學醫療儀器之下,金光燦燦,神情穆然,當年法師圓寂剎那的模樣依舊栩栩如生,這畫面著實令人有些恍然,一個千年前真實存在過的人在千年之後做了一次體檢。

剛顯示出來,現場就有人驚呼:「蒼天啊,大腦還在!」參加儀式的人們都震驚了,聚精會神聽著醫師介紹穿過香灰和厚厚的金箔,哪裡是法師的眼睛、哪裡是額骨、哪裡是鼻子。

檢測完畢後,吳醫師興奮地說:「看到的是一個基本上正常人的骨骼,上顎的牙齒、肋骨、脊椎都非常完整,包括關節的結構都非常好。保存不容易這麼多年。」

定慧寺主持曾說,作為佛家弟子,他們是不願意讓法師的肉身舍利通過X光檢測的,因為他們深信佛法和修行,但為了讓社會大眾更接受佛法修行所帶來的生命奇迹,於是接受了這個檢測。

住持佛光禪師出家前是學醫的,當顯示屏上的透視影像出來後,他也震驚了,千年的時光彷彿從未給這尊肉身菩薩帶來任何痕迹。

後來,寺中在保護這具肉身菩薩時,曾用針孔攝像機拍攝到其內部的細微結果,骨組織、軟骨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纖維在自然狀況下保存得十分完整。

這實在是令人感到震撼的奇觀,甚至是難解的謎題。連大名鼎鼎的六祖慧能的真身骨骼也不能達到完整,邯鄲竟然能出現一幅千年不朽、骨骼完整、大腦尚存的肉身菩薩,保存技術能達到如此先進的地步實在令人嘆服。

震驚之餘,同時也引起人們的好奇,這位肉身菩薩慈賢法師到底是何許人也,在千年的風雨之中能依舊安然靜坐?

一朵蓮花

「從勝妙吉祥的蓮花田,沒有處所或方向,無處可尋,一個光球!

阿彌陀佛離於生死之金剛身、語、意,降至一朵蓮花之上,獨立自存,未經雕琢,漂浮在廣大無際的汪洋,從此有了我。

我無父、無母、無傳承,我乃勝妙自生。我從未出生,也將不會死亡。我是證悟者,我是蓮花化身的佛子。尊貴的陛下這就是我的身世。」

慈賢三藏法師,五代高僧,遼代傳譯密教經典的代表,活動於聖宗耶律隆緒到道宗耶律洪基時期,距今正好一千年的歷史歲月。

慈賢法師在遼朝最強盛的時候到達了華夏大地,他從佛陀時代印度四大國之一的摩揭陀國而來,東遊入契丹,來到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弘揚密教經義,「志弘咒典」。

密宗是在唐中葉傳入中國,但因密宗中的某些思想與儒家綱常相違,故未能在中原地區有大的發展,到唐末幾乎湮沒無聞。

可是在遼地,密宗在民間廣為流傳,契丹族沒有縝密嚴格的倫理綱常體系,原始巫教遺風使他們更容易接受密宗的教義。

所以,到五代在遼朝傳播密宗的僧人很多,朝廷不但沒有禁止,還對於傳教有影響的加以鼓勵,佛教興盛,上至皇室貴戚下至士庶百姓,都對密宗有著虔誠的信仰。

故而,博學多識的慈賢被遼朝兩位皇帝尊為國師,賜予總秘大師,燕京圓福寺崇祿大夫,檢校太保,行崇祿卿等銜號。

慈賢法師對密宗在中國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對教義傳承、繼承和發展的貢獻不遜於唐代的玄奘法師。

根據房山石經和《至元錄》的記載,慈賢共翻譯了9部13卷密教經典,其中陀羅尼經有5部5卷,新譯瑜伽密典4部8卷,著有《大毗盧遮那成佛變伽持經義釋演密鈔》5卷、《大科》1卷、《大日經義釋演密鈔》10卷。

慈賢法師伴隨著這個王朝由全盛步入衰頹,雖然關於他的史料記載大多早已在鐵馬金戈中化為塵沙,但民間還是流傳著一些故事奇談,紀念著這位遠道而來的修行之人。

據說,慈賢曾以草履救下遼太宗耶律德光,又點化世宗要用佛法治國,從此遼與宋關係得到和緩,殺戮減少。

慈賢的坐騎是金鳳凰,在閉關修行時他預示遼朝氣數將盡,於是乘著金鳳凰去告訴道宗,當年為了一統北方而血腥殺戮的冤魂將化為揮舞著「金」旗的女真來結束遼的統治。

這些摻雜怪力亂神的故事,與其去追究它的真偽,或許更能讓人深有感受到的是一位修行者對信仰的堅持和慈悲的精神,他遠道而來。

在五代那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代,佛教促進了遼朝民族融合和文化藝術發展,眾生平等、揚善懲惡等文明的種子經過佛法播撒到民眾心中,慈賢可謂功不可沒。

殘存的資料記載,慈賢圓寂後留肉身於弟子,經過香泥大漆保護留下了如今千年不爛的肉身舍利,這如今看起來並沒有任何神秘特殊的保存方法,真正能千年不朽的奧秘可能一部分要交給科學研究,一部分或許就存在於人們心中。

與其科學難以追蹤出其真正形成原因時,不如超越其實體性現象,去相信這罕見的生命奇觀背後是善的奇迹。

歷經千年蒼茫仍然不敗的蓮花,必是盛開在慈悲與善意的池中,而人們要敬仰和驚嘆的,或許不再是肉身舍利的本身,而是佛的智慧與慈悲精神。

文章來源: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